電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,我們的肉眼雖然看不到它,但它的功能卻不可小視。它可以照亮漆黑的空間,讓千尺井下亮如白晝,把街道、廣場、廳臺樓閣裝扮得五顏六色;它可以將語言、圖像傳輸到地球的廣闊領域和宇宙空間;它還可以作為動力讓機械轉動、汽車火車飛奔、輪船軍艦航行、火箭飛船射向天空。它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。
雞西礦區開采百年,但有電的歷史卻不過80年。1924年,建礦初期,為解決礦區生產和生活用電問題,于1927年中俄合辦的穆棱煤礦公司建成了穆棱煤礦發電廠,6月25日正式發電。該自備電廠規模很小,只有兩臺45瓦千的發電機,僅能供礦區照明。1930年又購進兩臺柏爾金遜制造的活塞拉桿式氣動交流發電機,電力為125瓦千。此時,井下開始增設了小水泵、小風機等,使礦區生產效率有了提高。
1938年,偽滿炭業株式會社在滴道河北開辦了一座發電所,所內設一臺汽輪發電機,出力為1000千瓦。
1939年,偽滿電業株式會社在滴道大辦道建成滿電滴道發電所,所內設發電機組3臺,總容量為6880千瓦。1941年又投入容量為1250千瓦4號發電機組,全所總容量為8130千瓦。后因2號機損壞,4號機組移往蛟河,發電能力降為5000千瓦。
1940年,雞寧發電廠(雞西發電廠的前身)建成發電,穆棱及滴道河北發電廠停止發電,恒山、滴道、麻山、城子河、穆棱五礦都由雞寧電廠供電。
1945年8月日寇逃離時,雞寧和滴道兩所發電廠被炸毀。同年8月16日至20日,老工人辛景川自發修好滴道發電廠兩套機組,可發電4300千瓦。1946年10月,東北工礦處派陳一明為雞西發電廠廠長,修復了雞西發電廠,11月18日雞西發電廠1號機組發電,并同滴道電廠聯網,為各礦恢復生產提供了動力保證。
1975年,經原煤炭工業部一機部、電力部共同商定建設煤矸石試驗電廠。1976年4月破土動工,1979年9月并網發電。投產初期安裝兩臺上海產蒸發量為130噸/時的流化床鍋爐,兩臺2.5萬千瓦汽輪機組。以后,電廠員工開展了群眾性的技術公關和科研活動,并同高等院校、科研單位和專業廠家組成公關組,圍繞鍋爐改造和增加發電量兩個課題經行科技公關,鍋爐效率和發電量都達到了新型現代化發電企業的標準。從1979年9月并網發電至2011年累計發電76.5億千瓦時。1997年被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研究所列入《中華之最》一書,并獲得《中華之最榮譽大典》證書。該廠被譽為環境達標的花園式工廠。
1999年7月,水泥廠試行余熱發電,經過幾次技術改造,發電量由年1200萬千瓦時增加到2200千瓦時。
2005年開始,進行瓦斯的綜合利用,先后在城山礦、東山礦、平崗礦、滴道礦、梨樹礦、張辰礦建成了瓦斯發電站,總裝機45臺,發電能力8000千瓦時。
隨著礦井的集中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,礦區的供電方式和供電設備也有了很大的變化。上世紀80年代以前,礦區供電主要方式是利用變電所和高壓線路,井下供電是單一分支回路供電。供電設備為5KVA到100KVA單相戶外式變壓器,油開關和刀開關。“七五”前后,供電方式多數礦井已由片盤斜井供電改為立井集中供電。并積極采用移動變電站。電機開關使用高防開關、饋電開關和磁力開關,將原油侵斷路器改為真空變壓器,并增加了漏電、絕緣監視,對短路、過流、過載、欠壓、過壓及漏電故障能自動切斷電源,有效地抱走了安全生產。
電這個看不見、不敢摸的神奇的東西,對礦區的生產、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好的變化,這條看不見的戰線使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好處。